留學心得
一年的留學心得真要說,還真的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我想就先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開始說吧!
1.天氣
在出發到新潟之前,我就先在網路上查過資料,知道新潟號稱「雪國」。這對非常怕冷的我來說實在不是個好消息。剛抵達新潟的時候,是九月底十月初的時候。那時候天氣大約在17~20度左右,算是有點涼的天氣了。到了11月初其實還沒有多冷,大概到月中,開始下雪了。直到這之前,我一直想像我看到雪會是什麼樣子,會像電影那樣高興的手舞足蹈嗎?結果是毫無反應。朋友打電話來說下雪了,我往窗外看了一看,接著回頭繼續做自己的事。
可能是因為我本身不喜歡寒冷天氣,所以對於下雪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會讓我的冬天很難過啊!一開始下雪就像下雨一樣,今天下,明天就融了。所以沒特別感受到雪帶來的不便。直後月底,氣象預報上寫著斗大的「爆風雪」三個字的時候,我才體會雪的可怕。僅僅一個晚上,門外就積雪積到我的膝蓋高度,而且這雪一直到2012年2月都沒有消融。雪所帶來的麻煩遠比我想像中來的多太多了。首先是路程,由於路上積雪久了就會結冰,在結冰的道路上是無法騎腳踏車的,一般我走到學校大約是15分鐘。但由於下雪的影響,短短的路程需倍增為需要至少30分鐘。而且由於積雪很厚,水溝或路面凹洞都被蓋住了,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會受傷。其次就是屋頂上的積雪。由於日本多為木造建築物,屋頂上的積雪若不清,積雪的重量有可能會壓垮房子。雖然我思所居住的地區不太有這問題,但屋頂的融雪的水滴,在屋簷聚成了長度約1公尺長的大冰柱,剛好長在我房間大門前。由於二樓句離冰柱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沒有工具是沒有辦法敲掉的,所以冬天那一段時期,每天都得繞路出門。
約略12月中的時候,當的的新潟日報舉辦了一個活動,參加對象是各國的留學生(英語系、中文系、韓語系),活動內容是為了確定各景點的標識是否有中文、英文、韓文標識,如果有,是否正確;如果沒有的話,在假設沒學過日文的情況下是否能理解標示內容等等。那時候到了川端康成小說「雪國」的舞台──越後湯澤,這個地方確實不愧為雪國之名。相較於新潟市,積雪的高度完全部在同一水準。當初是搭成遊覽車去的,從窗外望去,積雪約若到達遊覽車窗戶的高度。而市鎮上也有許多對應下雪的設施,如馬路、鐵軌等周遭會設有噴水裝置融雪,公共廁所自來水皆為溫水,車站內甚至有暖爐可供取暖。房屋也為了抗雪而有了不同的設計,比如ㄟ字型的屋頂、架設於二樓的玄關等等。這些都是在台灣無法看見的風景。
冬天的新潟一直在下雪,室外溫度大約維持在接近0度左右,室內溫度則在5度上下。在台灣除非你爬山,不然別說零度,就連五度的溫度都很難體驗到。電影中看見的雪都給人柔軟的感覺,其實粉雪積在路邊久了,就會被自己的重量壓成冰塊,比石頭還要硬。
留學的一年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冬天的寒冷了。
2.留學生
由於311地震的影響,我這一班的留學生只有12人。其中台灣三人、土耳其兩人、其餘都是中國人。由於班上中國人多,常常會擔心觸及到兩岸的敏感問題。還好老師已經挺習慣這問題,上課雖然會問到留學生自己國家的情況,但會盡量避免掉兩岸問題,讓課堂的氣氛相當融洽。
和其他留學生一起相處過後,我才發現了自己不足的地方,雖然只是我個人意見,但台灣的留學生和其他國家的學生比起來,日文寫作能力很薄弱。雖然我已經過了日文N1檢定,但單拿寫作能力來比較,的確不如其他國家的學生(至少我們班上加上我三位的台灣留學生是如此。)
第二學期開始後,班上一半的人跑去選了一般課程(扣除少數日文必修課程,其餘都是自己選),班上大換血,來了3位的韓國女生。與韓國人的相處因為沒有政治問題,反而較為順暢。跟她們交流的過程,才知道「韓國食物=辣」是錯誤的刻板印象。其實大多數的食物並不辛辣,另外在韓國小菜是免費提供的,不像台灣要錢,倒是挺讓我意外(當時剛好在台灣發生韓國人吃小菜不付錢的事件)。
由於我比較不擅長人際關係,我必須誠實的說我和日本同學相處反而不太順利。並不是說有什麼爭吵,而是實在沒話題。大家會問的、會聊的其實就那幾件,久了話就越來越少。不過我在台灣也差不多是這樣子,無法融入也在我預料之中(這點讓我覺得很可惜,在國外雖然想重新開始,但跟人相處我始終有隔閡。)
雖然和日本人相處的機會少了,但畢竟生活在日本,到處都是學習的機會,尤其商店的敬語的使用,讓我獲益良多。一開始真的是聽不懂,後來自己查書,慢慢看慢慢聽,後面在日本旅行買車票定飯店,終於能夠理解對方想說的意思(用了敬語之後不會說全然不懂,只是句子太長,自己不太能確定意思。)
而在這邊的課程,我是選擇上集中日語,雖然你選其他課程上課也是全程日文,但我對日語以外的課程著實沒什麼興趣。所以上下學期我都是選擇集中日文課程。而這課程中獲益最多的也就是寫作能力了。畢竟在這裡不論讀解、聽力,只要是作業你都得全日文書寫。而且作業量也不少。
在台灣上課的時候,不懂的老師會用中文解釋給你聽。在日本上課,解釋不懂,你就得查字典了。在日本電器行買了一台商業電子字典(含有敬語解說、使用例等等商業術語的字典)。由於第一次用日日字典,買了之後才發現問題點所在。日本廣辭院字典有點像是台灣的辭海,雖然是有解釋,但例文通常是出處,通常是日本古代文學,所以例句相當生僻難懂,變成你查了這個字,又得查例句中的字(這時才了解自己程度太差,連例句都不懂)。當初應該選定學生用字典(明鏡、大辭苑,解釋較為簡單易懂)。也算是學了個乖。但用廣辭苑也是有好處的,因為一直不懂,所以需要一直查。單字量的增加也就相對快速。
教材還是使用以外國人為對象的日語教科書,當然後期也有以近代日本小說、新聞、甚至日本維基百科的解釋作為教材,算是相當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