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宜大學留學計畫

回國留學心得分享

 

研讀學校名稱:College of Notre Dame of Maryland

研修日期:96年8月20日至97年5月18日

姓名:賴彥華

 

        能夠參加這次到College of Notre Dame of Maryland的留學

計畫其實是誤打誤撞的。那時候申請老早就已經截止,老師卻

臨時告訴我還剩下幾個交換學生的名額,問我要不要試試看。

我就抱著好玩的心態遞出了申請書,沒想到一試就上,只好手

忙腳亂的開始準備起自傳和托福等等必備資料。可以說我的二

年級後半學期和暑假都是在為了出國作準備中混亂的度過的。

我想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機緣,也因為這個誤打誤撞的機會我認

識了非常多的朋友也增長了不少見聞,我的心裡真的非常的感

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其實我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有過交換學生的經驗。高三的

11月我前往Texas的Plano West高中做了為期兩週的參訪,從

那時起我就知道我未來一定要再出國唸書。畢竟對於一個當時

正在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台灣高中生而言,美國自由的學術風

氣簡直就是天堂!與美國的高中教育比起來,大學生的生活則

是更加的自由也更加的有趣。美國的校園洋溢著自由的風氣,

與台灣的風格迴異。以上課來做比方,台灣的學生上課「非常」

的安靜,沒有人敢對老師發問,更別說提出質疑;但是在美國,

學生才是掌控上課氣氛和方式的人。美國的大學生並不是像我

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般悠閒、懶散或天天開派對。美國的大學

生,尤其是那些精英份子,是非常非常用功的,凌晨一、兩點

才從圖書館回到宿舍的學生大有人在。和這些學生比起來,我

們台灣學生真的是過的很悠哉。在美國課堂上絕大部分的學生

都是有備而來上課的,我們的課程內容絕大部分更是藉由相互

討論及師生問答所組成的。許多學生在向老師提出疑問的同時

心裡面有時早就已經準備好幾個可能的答案,而老師所謂的上

課則是大意和重點整理,和解答學生的疑惑。換句話而言,課

前預習、課後複習和參予討論才是美國大學生上課的重點。學

生習慣於一切對自己負責,並且以此為榮,這一點也是台灣學生

相當缺乏的特質。

 

    美國學生很清楚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該讀書的時候

就心無旁鶩的讀書,該縱情享樂時就放手去玩。我認識的大部

份美國人絕對不會做出玩樂第一,讀書或工作次要的事情。他

們做事都是非常認真的。我們台灣學生是不是也應該效法美國

學生認真、勤奮、守法、勇敢和充滿創意的精神呢?

 

    Notre Dame的校園遠比我想像的要漂亮,雖然與鄰近的

Johns Hopkins、Towson和Royala比起來相當的小巧,但是整個

校園綠油油的,古木參天,幾棟老校舍也都是古色古香,十分

漂亮。大概是因為是一所小學校再加上美國幅員廣大,整座校園

面積雖然看起來和靜宜差不多但是卻感覺遠遠開闊許多。蔚藍

的天空、綠樹茵茵,校園寬敞,來到這裡不禁讓我也覺得自己的

心胸和視野也隨之開闊了起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學校。美國的大

學大多都是走完全大學的路線。換句話而言一所大學不會只偏重

某個或幾個學術領域,而是盡量的涵蓋所有領域。就算是台灣的

第一學府的台灣大學也比較偏重理科,也沒有一個系叫作藝術系

或音樂系,這是有點可惜的。在美國,就算是有無法涵蓋的學科,

通常各個鄰近的大學之間都開放跨校選課,讓學生們有更多不同

的選擇,而且學校間有也能有更多的交流。我就有好幾位朋

友跨校到Johns Hopkins或Royala上課。

 

既然有機會嘗試不同的課程,我當然就選擇了一些我在靜

宜上不到但是我一直很感興趣的課程,像是心理學、哲學和藝術。

這些課程都是美國的重要的基本人文課程,但是在台灣卻常常被

認為是沒用、冷門和不會賺錢的東西。我認為這些學問是培養一

個人的智慧和文化的最佳科目。如果人不懂得思考、懷疑和審

美的話要何以為人?這些基礎科目分為科學、文學、哲學、藝術、

歷史和體育等等,就像是台灣的通識教育,所有學生不分科系都

必須要修習,並不會因為這些課程和學生的主修無關而草草帶過。

美國的老師和學生都是非常認真、負責的。

 

    雖然有些人告訴我Baltimore是美國種族歧視嚴重的幾個城

市之一,但是我本人卻不太有這種感覺。當然我也有碰過一、兩

個莫名奇妙對有色人種有敵意的人,但是那畢盡是極少數,頂多

是拒絕和我說話或坐在附近。這種情況比起我幾年前在舊金山和

朋友因為英文不好而當街被羞辱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有些朋友

告訴我他們來到美國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是種族歧視者!像

是白種人就是比較帥氣、漂亮或上流;黑人則是貧窮、髒亂或勞

動階級。在我們或多或少會對其他人抱有不真實的刻板印象的同

時好像也沒有資格批評這些不同族群間的問題。我在Baltimore

遇到的大部分人,不管是黑人、白人、黃種人還是南美人都對我

們這些初來乍到的外國學生們十分的包容,而且給予我們相當大

的鼓勵和幫助。像是有時候一些有車的亞洲學生知道我們很想念

亞洲菜,就會開車帶我們去亞洲超市採買食物。我在那裡看到青

葉麵筋、脆瓜、竹筍和豆腐乳時都高興的要飛上天了。美國的高

熱量飲食一直是我最不適應的地方。「出外靠朋友」這句話用來

描述我在美國的生活經驗是再貼切也不過了。

 

沒有車子的生活在美國是相當恐怖的,除非是住在紐約。

在美國,沒有車子就等於是沒有腳,絕對是非常貼切的實話。

雖然在Baltimore有公車、輕軌列車和校車,但是能去的地方畢

竟還是有限。美國隨便一個州可能就是台灣的好幾倍大,可想而

知,交通非常的不便。當我們要去遠一點的地方時,常常要到處

拜託有車的同學好心載我們一程,否則只好作罷。

 

有一個問題我覺得在美國是相當嚴重的,那就是浪費。以

食物為例,有不少的美國人不懂得吃多少拿多少的道理。常常有

人拿了一大盤的薯條卻只吃了三分之一不到就把剩下的三分之二

全倒掉了。洗澡時也有不少人水龍頭開著就不知道人跑到哪裡去

聊天了。其中我覺得最浪費的是空調。教室外的天氣明明秋高氣

爽,帶著幾分寒意;教室內的空調卻有如冬天,我還得穿著大外

套去上課才不會覺得冷。冬天的時候則是暖氣太強,我和我室友

還得將窗子打開一條縫才不會覺得太悶熱。這種行為可能是我們

這些從小被教導要惜福而且又資源不多的小島居民所難以理解或

接受的。或許是因為美國實在是太大了,人民的平均所得又高,

所以這些浪費的行為對美國人而言不算什麼。由此看來布希會拒

絕簽署環保條款並不是沒有理由的。這樣相對上比起來,台灣人

的環保和節能意識似乎遠遠的高出美國人不少。

 

既然去美國的目的之一是要學英文當然就不可以一天到晚和

使用同語言的人黏在一起。我認為一般留學生常發生的一個問題是

他們平時還是偏好和使用同語言的人成群結伴。雖然這是可以理解

的情況,但是我卻不免懷疑這些人來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學習

和熟練一個語言的最好方式不就是經常使用它嗎?為了避免這種

情況,雖然不簡單,但是我和一些台灣朋友們都達成了說英文的

共識,盡量不使用中文聊天。此外我們也很積極的去結交各個國家

的學生,不只能見識異國風情更能互相切磋英文,何樂而不為呢?

聽著自己一口越來越流利的英文著實讓我們心裡雀躍不已,信心大

增。在這裡我個人想建議一下學校不要一口氣送太多學生去同一所

姐妹校,一間大概送一個到兩個人左右是最理想的學習狀態,因為

如此一來學生勢必要說英文,結交使用不同語言的朋友。

 

我真的非常高興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去美國做一學年的交換學生。

因為這個機會我結交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和不同種族的朋友,

也擴展了我的見識,讓我改變了過去許多狹隘的想法,更讓我建立

了我的自信心。在國外一切都要靠自己,如何安排時間、如何開源

節流、如何充實自己、如何去交朋友和如何去處裡寫不完的報告。

畢竟朋友能幫助你的程度和範圍有限而家人又遠在地球的另一端,

學習建立獨立性、刻苦耐勞、好學和親善的特質我認為是交換學

生最需要的特質。虛心學習、勤奮認真才會讓這難得的機會變的更

加有價值。我真心感謝所有在路上幫助我的人們,因為你們的善心

讓我在這一學年留下了珍貴無比的美麗回憶。

 

 

賴彥華 Baltimore Symphony Orchestra 020.jpg

 

 

賴彥華 DSC01004.JPG

 

 

賴彥華 DSC0412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iapu 的頭像
    oiapu

    Bridge to the World 橋接寰宇!!!

    oia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