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學年度學海飛颺交換學生計畫---馬里蘭聖母大學
英四C 簡筱臻 JENNY
一走出航廈,迎面撲來的是充滿水氣的空氣,那熟悉又有點
陌生的台灣氣味;而映入眼簾的,則是燈火通明的大街小巷,到
處都是熱鬧的人潮來來往往;耳朵聽見的中文對話、台語吆喝,
我好像又來到另一個國度,雖然這是我的家鄉台灣寶島,可是去
年的十個月,我被運送到靜宜大學的姊妹校馬里蘭聖母大學,一
個太平洋和將近一個北美板塊的距離,這段旅程於是開始為我人
生的畫板上,添上不可或缺的繽紛色彩。
這將近一年的交換學生經驗,就像是童話故事裡的那一夜,
灰姑娘穿上她的禮服以及高跟鞋,坐上南瓜車,然後踏入王子的
城堡參加舞會一樣,永遠令人難以忘懷。只是,灰姑娘只跳了一
夜的舞,而我,對於英文、美國、異國文化,甚至是整個世界的
認知等等,就像是個只記得舞步,卻從來沒跳過舞的吉普賽人,
從頭開始慢慢學習舞步,進而跳出真正的舞蹈。我還記得我剛到
美國,就算心中有滿腔熱血,遇到了人想講些甚麼,話語總是在
我的腦袋裡慢慢成形,然後堵塞在喉嚨,要不就在唇齒之間支離
破碎,最後再吞回胃裡去。
當我抵達巴爾的摩時,當地時間已經晚上快十點了,出關了
以後,隨即就看到馬里蘭聖母學院的國際事務負責人Sister Miriam,
親切的在等我和另一個也是交換學生的Edith。看一位六、七十歲
左右的修女面帶微笑的,這麼晚了還是親自來接我們回學校宿舍,
真是讓我備感窩心。而在之後的幾天國際學生新生訓練中,也認識
了這一屆入學的國際學生們,有泰國、韓國、越南、海地、厄瓜多
爾、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等等,才了解到原來人家說的「開眼界」
是這樣的意思。看到什麼樣的國家醞釀什麼樣的文化,那時恨不得
自己先把各國的地理歷史研讀的精闢透理,才不會像個沒見過世面
的井底之蛙。不過,就算知道自己心在噗咚噗咚跳得七上八下,我
的好奇心跟緊張混合興奮的情緒讓我自覺:我準備好了,我要面臨
這項未知的挑戰!除此之外,我的心中也瀰漫著一種不確定的感覺,
好像所有以前學的東西,在別的文化裡都可以被映證,亦或是被顛覆。
雖然小時候就讀過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但在台灣求學過程中,有時可以輕易蒙混過關,得過且過,騙別人
也騙自己。反而到了美國,自己覺悟了一定要在求學路上,一字一
句好好實踐至聖先師的教誨,懂了很好,不懂的就是要問,不能老
是期盼別人有透視眼可以查覺,並看透自己腦袋裡的問題,人到底
是人,沒有人有透視眼,也沒有人會知道自己的問題,除非主動提問。
舉例來說,我在第二學期的剛開始上的是難度比較高的青少年文學。
全班只有我一個國際學生,但我又不想服輸事前的作品閱讀份量很
多我讀的慢所以一定要提早讀,然後,上課時回答問題,也必須比
美國人花更多時間才能表達我的意見。所有要講的話都是從腦子工
廠裡出貨,腦袋裡的一字一句出場的步驟,就像用光速般快速的組
裝各種小原件,最後才能成為一段有思想的言論。最重要的,總是
要先聽懂老師的問題,接下來快速翻閱腦袋裡筆記本裡的筆記,混
合相關內容及自己的想法後,有時再加上一點中英翻譯,於是開始
組織句子,檢查文法規則等等。
在這上下兩個學期裡,我的選課單洋洋灑灑,涉獵了各種不同
科目,除了英文主修相關科目多選一點,如英文寫作、英語會話、
青少年文學、希臘羅馬神話,其他則是就興趣或好奇而隨心所欲選
的,像鉛筆炭筆畫(Drawing)、油畫(Painting)、哲學概論、壁球及美
國歷史。我到美國當交換學生,為的就是要體驗這種多樣化的課程,
要學的不僅是英文,而是包括自己一心想學而不太有機會學到的藝
術哲學思維不同的運動項目等等。除此之外,老師們的教學方式、
學生的求學態度、課程的內容和學習的方法,以及自己在學習的成
熟及觀察比較,這些都是我所渴望吸收的。
所謂「良師益友,可遇不可求。」,在學校除了朋友是依靠,
我也很珍惜遇到的一些老師及教職人員。除了他們照顧的多一點我
們偶爾也會互相分享彼此的文化經驗及想法等等老師這時就像是朋
友一樣。當選課開始,每位學生都可以分配到一位學校的老師做為
選課的指導教授(Advisor),主要是因為學校學生人數較其他學校的
人少,所以教職員的資源相較之下就比較足夠。在學校裡只要需要
幫助,他們總是樂於幫忙,附上的是大大的微笑、招呼和耐心,事
後也總是再親切的詢問事情處理的如何這樣的善意就像寒冬裡的一
杯熱巧克力,讓剛到的我覺得心甜甜的,暖暖的,也慢慢地不怕在
需要的時候要求協助。
在這裡遇到的一些朋友算是我在美國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精神
糧食。除了在海外只要是跟台灣人相見覺得特別開心,不管認識的
是不是學校內的同學們,也總是會特別招呼、互相照顧,彼此的感
情也都相當好。最令我回味無窮的,就是有時週末晚上一群台灣人
把各自的朋友約一約,一起在交誼廳交換各國的食物。有從台灣寄
來的餅乾、零食、泡麵、韓國的泡菜、特產等等,或是天氣冷了大
家下廚煮煮火鍋麻辣鍋等等,一邊聊聊彼此的生活,也順便解解鄉
愁。這樣聚在一起,不但填飽生理的需求,更是溫暖了心裡的感動。
另外,除了與台灣人都保持同鄉人的友好關係以外,更結交了
一些異國的好朋友:有情同姊妹來自泰國的
KANYARAT WANACHELARM、來自韓國的JUNG MIN PARK、
來自海地的ERLINE VENDREDI,還有也是來自韓國的CHARLIE
鄭喆仁等等。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一起生活一起出遊,從認識對
方到經歷彼此的喜怒哀樂這大概一年左右的感情,讓我連現在想起
都還是懷念不已。所以在一整個學年課程結束後,等到暑假到了大
家都各自要準備回國時,真的是依依不捨,涕淚綜橫。也互相約好
了以後要到對方的國家拜訪對方如果誰結婚了更是要通知喜訊或互
相發射紅色炸彈。也總是覺得幸運,現在的網路和視訊通話讓我們
的想念總是可以很快的被傳送。
這趟美國交換行,可真確確實實的映證了俗話說的:「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課程中間,不管是寒假、暑假、國定休假,或是周末
兩天假,我都會盡量呼朋引伴,一起去探險。不管是比較遠的,
如華盛頓特區、紐約、波士頓,或是近的,在學校裡、鄰近社區裡、
朋友家、附近的公園及學校、甚至是大賣場、購物商場等等。不出
遠門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和好朋友一起坐公車、找好吃的餐廳、
好玩的商店,或是到處散步皆可。總之就是無法忍耐讓自己待在房
間裡,心裡總是想著:都飛過一片太平洋來這裡生活體驗了,不玩
白不玩嘛,不然以後還要多久以後才能再來呢?對我而言,邊讀邊
玩才是人生,多讀多玩則豐富人生。
在美國生活,從剛到的八月底到隔年的五月,中間度過了萬
聖節、感恩節、聖誕節、新年跨年、情人節。能在當地過節慶,
總是最能體會異國令人驚喜的歷史及文化背景。在萬聖節那天,
學校裡舉辦了變裝舞會,學校的英語學習機構ELI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ion)提供所有的外國人,包括老師們也都
下場一起同樂,看誰能夠得到最佳造型獎的殊榮。在場的大家可
以自己挑選各種服裝配件,亂穿混搭,每個人的造型千變萬化,
看看有人男扮女裝,女扮男裝,不僅有性感露胸的兔男郎,舞會
裡還有小丑、牛仔、女巫、魔術師、搶匪、金鋼狼等等,也有人
愛國的披上自己國家的國旗當做披風。大家嘻笑玩鬧,拍照也拍
得不亦樂乎。
而感恩節這個美國人的大節日,除了前幾天學校餐廳不知道
殺了幾隻大火雞和其他感恩節必吃的各種料理,讓大家感受節慶
氣氛。在感恩節假期中,當大家都準備回家過節去了,而我正愁
著沒地方去時,室友艾蜜莉熱情地邀請我到她家去過個道地的感
恩節。艾蜜莉家有六個兄弟姊妹,熱鬧得很,等到大家都吃得差
不多了,最重要的重頭戲來了。每一隻火雞裡的鎖骨在感恩節這
天又叫做許願骨,當皮肉都被扒光後,把長得像注音符號的ㄑ一
樣的鎖骨放在旁邊晾乾,就可以有兩個人一人抓著一邊骨頭然後
折斷,看誰拿到比較長的一端,誰就可以許下一個願望。那次去
艾蜜莉家就被當成貴客,得到機會可以參加角力比賽,結果贏了
到現在願望許了什麼都忘了,但我拔的那一端骨頭可是仍然被我
好好的收著。那一整晚在室友家一起打桌球、看電影、聊天中順
便介紹台灣,以及解答每個人對台灣及亞洲文化的好奇問題等等。
每每想起這段回憶,總讓我印象格外深刻。
聖誕節和跨年剛好是在寒假,不管是家裡、店裡、街頭上,
到處可見為了慶祝聖誕節而佈置的櫥窗設計、霓虹燈樹上的小
燈泡等等,精緻搶眼的讓人嘆為觀止,嘖嘖稱奇。聖誕節的前
後兩個禮拜,我和一群台灣人在寒風颼颼的紐約住在皇后區的
法拉盛,那裡可以算是紐約市的華人大本營,講中文絕對通。
裡頭的商店、餐廳和小吃的種類,還有歌很新,很跟得上流行
的錢櫃KTV呢,總讓我覺得我是身處在小台北似的。在紐約的
大概兩個禮拜裡,大家靠著地鐵,大街小巷走透世界著名景點,
如令人眼花撩亂的時代廣場、電影「我是傳奇I AM LEGEND」
中有出現的華盛頓廣場、金光閃閃型人貴婦也滿滿的第五大道、
店店有特色人人逛街逛到腳軟的蘇活區、充滿劇院的百老匯、
高聳的洛克斐洛大樓,高舉火盃捍衛民主的自由女神像等等。
數不清的精采景觀,比明信片上面還美,因為那樣的美,對我
而言,是身歷其境的美,也是無可取代的美。
現在的我,像是當王子正為了灰姑娘的玻璃高跟鞋傷透腦筋,
而我卻是還沒被找著的灰姑娘,繼續努力的為了大四的學業拼死
拼活,心中默默的許下個心願:希望明年順利的畢業後,懷抱著
過去那個美麗的夢和還正在發著光的回憶,往我的夢想更前進,
然後有一天我的王子找到我了以後,就會知道他不是我唯一的
夢想,我還有太多王子正等待著我呢,我的人生才不是一段灰
姑娘的故事就可以劃下句點的!
所有的國際學生陽光合照。
開學新生召集大會時的國際學生小合照,可不是畢業典禮哦。
畫室裡,指導老師Kevin Raines、我和我的期末油畫作品開心合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