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歐應用科技大學-阿姆斯特丹校區
tio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
謝昌晉交換心得

1.png

 

緣起

    看到許多學長、姊們一個個的出走,勇敢的出國交換,並帶回來滿滿的收穫及精彩的故事,讓我對於出國交換非常嚮往,希望能在大學生涯中,留下獨一無二的印記。

      很幸運的,我們學校所擁有的交換學生資源非常豐富,且姊妹校遍佈世界五大洲,學校也對出國交換大聲疾呼,因此在大三上時,我開始選修學校開設的托福課程,為交換預做準備,在期末時成功通過了英文門檻,拿到了出國交換的入場券。

      隨後,我花了不少時間至學校留遊學中心做諮詢,了解哪所學校最符合我的所學和需求,一開始我比較偏向前往美、加等較為熱門的區域,說巧不巧,我欲前往的學校人數都已額滿,老師轉向鼓勵我申請歐洲的大學,推薦我就讀荷蘭的提歐應用科技大學,且剛從此學校研修結束回國的學姊也齊聲推薦,因此我便下定決心申請提歐應用科技大學,並著手開始準備申請資料,同時也繼續加強我的英文能力,期待自己在國外交換期間能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體驗不同的文化、獲得與眾不同的經驗。

2.png  

Ø   協助提歐應用科技大學拍攝之交換生宣傳短片片段

 

研修學校簡介

3.png   

Ø   提歐應用科技大學大門

      提歐應用科技大學(tio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於1969年成立,在荷蘭共有五個校區,分別位於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恩荷芬,烏得勒支和亨厄洛,每座校區幾乎都只有一至兩千人左右,學生多來自荷蘭當地,各校園空間多只有一棟大樓。

     提歐目前共有三個科系,為觀光、餐旅及國際企業學系,學校有不少業界講師,有許多機會能與業界接觸,企業參訪等校外教學時常也是課程的一部份。而其觀光和餐旅系於2014年被荷蘭入學指南(Keuzegids Hoger Onderwijs 2014)評選為全荷蘭最佳學校。

     而阿姆斯特丹校區鄰近Slotersijk 車站,位於離市中心五分鐘火車車程的商業區內,洽公人士來來往往,前往此處的車次非常多,車站中也有許多的店家。

4.png  

Ø   學校大廳一隅

提歐應用科技大學網站: 

http://www.tio.nl/en/

阿姆斯特丹校區地址:

Tempelhofstraat 5,
1043 EA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

5.png   

Ø   與同班同學合照


     我抵達荷蘭的時間點,正好在他們的迎新活動之前,因此我也受邀去參加總共三天的活動,活動除了介紹學校環境之外,還有參訪當地的五星級飯店,由其旅館高層為我們做了個詳細的簡報,並實地參觀整個旅館設施。最後一天則以一場派對作為迎新活動的閉幕。在迎新活動中,我就發現了些文化上的差異,例如在台灣校園活動中幾乎不會出現啤酒等酒精性飲料,若有提供,則有可能會遭受到各方團體的抨擊,認為學生、老師在公開場所飲酒是不恰當的行為;而歐洲看法就不同了,他們認為酒精飲料與果汁、軟性飲料沒甚麼不同,都是飲料的一種,且相信成年人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當然,學校也明文規定,上課前與當中禁止飲酒,可見他們還是公私領域分明,對酒類也有某種程度的控管。

     隨著正式開學日一天天逼近,緊張的心情不減反增,不曉得接下來會遇到甚麼樣的挑戰。在提歐的課堂上,老師多為業界人士,擁有多年的實務經驗,例如Event management課程,老師為現役活動企劃公司負責人,沒有一般大學教授的架子,和學生們打成一片,且上課時常不按牌理出牌,或許是因為他這種人格特質,腦子裡充滿了各種瘋狂的想法,舉辦各式活動時都能讓客戶眼睛為之一亮;而他也常與我們分享他的近況,或是他的多年來的經驗,而不只是講述課本中的理論。

     另外,有些課程的上課方式很不同,老師不太講課,而是以報告為主軸。老師把基本概念在幾分鐘內講完後,就開放時間給我們做小組討論,為期末的報告做準備,而老師時而坐在前方,時而到處晃晃,關心我們的進度,順便回答問題,解決我們的疑惑,並提出建議。在交換的這一年裡,我共選了兩門此類課程。第一個是旅遊目的地(Travel Destination),於課程開始時學生都會拿到一本近五十頁的題目,要我們依題目找出答案,並深入的回答每道題目,而這些題目的答案,都不是淺而易見的,我們得埋首在各國觀光局、觀光組織或是統計部門的資料庫中,試圖找出相關資料,再加以分析它們的關聯性,最後從中計算或是依邏輯推衍出需要的資訊。第二個為獎勵旅遊(Incentive Travel),這門課的任務為計劃一趟適合公司獎勵旅遊的行程,並在期末時上台報告,與其他組別競賽,在最後勝出的隊伍,就能取得學校一人1000歐元的經費,實際的將自己排定的行程走一遍,不過在這激烈的競爭之下,我們很可惜的與第一名擦身而過,可見還有很多需要努力之處。

      除了這兩門課外,其他的課程幾乎都會有一個口頭報告或是書面報告,例如於採購學(Logistics and Purchasing)課程中,我們必須自己挑選一個產品,對它做深入的研究,了解它的原物料來源、製成,並寫出25頁的報告。期末報告加上考試,以及語言上的隔閡,看原文課本自然沒有中文容易,需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時間,常讓我覺得受不了,但我會不斷的鞭策、提醒自己,希望能把每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而每門課都採取小班教學,學生最多不超過三十人,因此老師都認得每位學生,能及時的提供協助。在來到荷蘭前,大家都說西方的學生在課堂上發問較踴躍,且較敢挑戰權威,就我的觀察來說,的確是這樣,有時候堂上教師講到一半,底下同學就會默默舉手,希望能提問或是發表他的看法。反觀在台灣的時候,幾乎沒看過有人直接舉手提問,開放提問時回應的人也寥寥無幾,被不同文化、教育體制所影響的學生,行為模式有著實的不同,也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之處。

6.png  

Ø   與授課老師合照


     學校所有課程皆是以全英語進行,除了老師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外,其他的荷蘭學生也是,讓我非常訝異,我完全聽不出來他們的口音。剛到的幾天就讓我體驗到了荷蘭的強大,非英語系國家,但仍保有接近90%的英語通行率,在路上隨意找個老人家問路,都能應答如流,也因為這個原因,在語言方面,我找不到可以輸給當地學生的理由,因為英語對他們來說也是第二外語。除了全英文上課之外,荷蘭文是交換生必修的一門課,雖然說它與英文視同一個語系,但不論文法或是單字都相差甚遠,讓我們一個頭兩個大,因為我們必須在期末時通過聽、說、讀、寫考試,短短一學期就要我們熟悉這個語言,真的不太容易,下課後常常是哀鴻遍野,大家都在抱怨好難、聽不太懂等等,不過很幸運的,段考題目不難,加上考的題目大多都有讀到,成績仍有一定水準。雖然荷蘭文不容易,這門課也包含荷蘭文化及校外參訪,授課老師時常會帶些傳統荷蘭食物給我們品嘗,例如荷蘭起司、鯡魚、甘草糖等等,這些荷蘭食物不一定合我們的味口,像是當地人熱愛的甘草糖,對於大部分外國人來說,就是個只敢遠觀的零食。

      其中學校會安排一個下午,帶交換生們前往離阿姆斯特丹市區不遠的贊斯堡(Zaanse Schanse),此處是荷蘭風車的聚集地,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風車多已損毀,傳統功能也被自動化機械所取代,現在佇立在此的多為復刻版,被有心人士修復後,風車已能正常運作,執行伐木、磨製的任務,在這樣的氣氛中,常常會認為自己回到了過去,身處在工業革命前的荷蘭黃金時代。

7.png  

Ø   荷蘭文課程校外參訪照片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

8.png 

Ø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廣場(Museum Plein)


     在來荷蘭之前,就不斷地聽到荷蘭有博物館卡這種東西,繳交年費55歐元後,能免費參觀全荷蘭數百家的博物館,期效為一年,對於我們交換學生來說,是非常划算的。舉例來說,最出名的荷蘭國家博物館,入門票超過十歐元,其它便宜的博物館門票也需要5歐元左右,就算一個月只參觀一間博物館,一年下來也能省下不少。荷蘭的博物館非常多,且種類也天差地遠,展覽從正經八百的17世紀藝術品,到令人臉紅心跳的性博物館、紅燈區博物館都有,從某方面來說,這也體現出荷蘭的自由,及對不同事物的包容性。

      在眾多博物館中,最喜歡的是梵谷博物館,我在意的並不只是他的畫作,而是他的人生際遇。綜觀這位藝術名家的一生,生涯的探索占了大部分的日子,他曾嘗試做醫生及神職人員等工作,但皆未成功。反倒是最後拾起了畫筆,在人生的最後幾年,留下了許多受後世推崇的作品,像是枚煙火般,在燃燒殆盡前綻放出絢麗的色彩,照亮了整個夜空。了解他的故事後,除了感念他的英年早逝外,不禁令我心有戚戚焉,我何嘗不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摸索、嘗試,過程中不斷遭逢挫折,但仍繼續爬起來向前走,希望能更認識自我,並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9.png  

Ø   交換生聚餐合照

 

     除了逛博物館之外,買張火車票來個一日遊,細細地品嚐每座城市,像是國際法庭的所在地-海牙、保有傳統起司買賣方式的阿克馬,以及歐洲商業大港所在地-鹿特丹等等。每座城市擁有自己獨特的故事,有的城市毀於二次大戰,卻在戰後卻迅速竄起,成為高度現代化的港口都市;有的城市延續著百年前的面貌,一棟棟18世紀磚房依著運河而起,百年來看盡了人們的悲歡離合、經歷了戰爭的殘酷。

      當然,荷蘭對於有形歷史文物、遺跡,也花了很多心力在保護,甚至有法令規定,不可以改變它的外觀,或是做大規模的改建。反觀國內許多歷史遺跡都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只讓它隨著時間逝去,或是受到財團及有心人士的覬覦,以功利主義詮釋歷史建築,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卻忘了背後所隱藏的獨特故事,常常是無價的。

     另外,住在同棟宿舍的學生也常常聚在一起,一起吃晚餐、開派對,而我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參與人必須準備一道菜前往,大家以食物做文化交流。在餐會中,大家談笑風生,交換自己的近況,你一言我一句,歡樂的氛圍感染了整個夜晚,窗外景色似乎更加美麗,來自課業上的壓力也一掃而盡了。

 

研修之具體效益


1. 體驗異國文化

     荷蘭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之一,在跟台灣差不多大的土地上,開放了同性婚姻、紅燈區及大麻合法化,也包容了來自不同國家、種族的人,在當地工作、讀書。據說這與大航海時代有關,荷蘭人跟世界各地做貿易,而擁有了開放、尊重他人的態度。也因為如此,荷蘭人較尊重他人隱私,不會主動問你是否遇到問題,也幾乎不會管他人閒事;但若是因為需要幫忙而找上他們,在合理的範圍內,對方幾乎都會義不容辭地幫忙,例如問路時,有時會很熱情的說可以載我去,讓我受寵若驚。

2. 訓練外語能力

      在荷蘭交換期間,所有的課程都是以英語授課,不論是老師或是學生,都能隨心所欲的說英文,在這種完全英語的環境中,能逼迫自己說英語,而一年下來,我發現英語口說能力有明顯進步,這種環境在台灣是很難擁有的。此外,能夠有機會學習荷蘭語,接觸一個陌生的語言,也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3. 訓練獨立自主能力

     獨自一人在國外生活,日子不再那麼安逸,街角路口沒有24小時的便利商店,在陌生的環境中,發生了突發狀況,也要設法在這茫茫大海中,找到相關的資源或辦法。

4. 增加專業能力

      在荷蘭許多的課程之上課方式與台灣不同,許要花很多時間完成課堂報告,且擁有許多參訪及實作的機會,除了課堂上的理論之外,我們還能擁有許多機會了解真實的職場生態。


感想與建議


     在學校的文化課程中,所有的交換學生必須做一個有關荷蘭文化與本國文化差異的簡報,而在報告的開頭,我也簡單的帶到了台灣歷史、對外關係,以及與大陸間的政治情勢等,期待大家能對我的家鄉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而在報告結束後,授課老師上前來問了我一些問題,她似乎對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關係很有興趣,而我也不吝發表了我的看法,還有台灣目前所遇到的困境等等。暢談一陣後,她最後對我微微笑,並說:「荷蘭在世界上算是小國,一直以來都不斷的與西班牙等大國對抗。台灣與荷蘭所處的環境很相似,大家都讀過歷史,台灣的處境對於荷蘭人來說很容易了解的。」老師的這一番話,我聽了很有感觸。

      的確,先天不足的荷蘭,一開始必須與海爭地,才能擁有安定的家園。後來又碰到許多大國的夾殺,但在大航海時代仍開創出一段稱霸全球的黃金時代;一直到現在,人口數只有一千多萬,且國土面積跟台灣差不多的荷蘭,在設計、科學等各種領域都有許多傑出的表現,而當地大學數量也不到台灣的一半,但幾乎都是全球百大排名的常客,可見他們的高等教育品質之高。而荷蘭雖然是歐洲小國,但在各國經濟萎靡不振時,仍是歐洲的模範生,將其把持在一定水準,各領域的表現也足以讓它在國際舞台以大國的姿態出現。荷蘭經驗,非常值得台灣參考與學習,看看荷蘭,再看看台灣,我們還有很多潛力還未被發掘,希望台灣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一年的交換生涯匆匆地結束,回頭看看這一年,我在課內、課外都得到了許多於台灣不可能擁有的經驗,相信這些美好回憶將會是我一輩子的養分,經過多元文化的洗禮後,我能以更包容的心態去看不同的人、事、物。當然,若未來有機會,我希望我能再次前往荷蘭深造,除了增加自己專業知識外,再對荷蘭的各方面作深入的觀察、研究,學習「荷蘭經驗」,希望能以此對台灣未來發展做出貢獻。此外,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也希望能有更多與我年紀相仿的學生,能夠多多爭取出國交換、研修的機會,在大學這一生中最精華的時代,離開台灣看看這個世界,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培養包容的氣度。我相信這並不僅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必也能帶給這個社會正面的影響,讓多元性與相互尊重並存在於整社會氛圍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ia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