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莉森林學院交換學生心得 國際企業學系 何沛君

 

 

九個月的交換學生生活,可以說是大學生涯中最難以忘懷的

一部分,短短的九個月,我學習到許多東西,也了解到自己是多

麼的幼稚、不成熟,並且對「國際觀」這三個字有全新的體認。

 

當知道可以去聖瑪莉森林學院當交換生,心情真的是無比的開心,

不管是國際事務室的老師們或是在姊妹校博覽會上,大家都對這所學

校贊不絕口,並且強力的推薦這所學校,縱使我的托福成績並沒有達

到門檻,還是成功的被選上,當時的心情真的是開心極了。

 

一下飛機,許多國際友誼大使們來接機,熱情的迎接我們,雖然

在機場等了好幾個小時,卻也因為大家的熱情,一點都沒有疲勞感。

到了學校以後,參加國際學生新生訓練,我嚇到了,怎麼大部分都是

台灣和大陸學生,其他國家的學生並不多,對於這點,一直覺的奇怪,

但當時想想也就算了;幾天後,參加了和本地學生一起的新生訓練,

整天下來,我發現美國人,並沒有我想像中的有耐心,也沒有像之

前國際友誼大使的熱情,影集中出現的美國青少年形象,在這森林

學院中,似乎不適用,看來得除去舊有的刻板印象,重新認識大家。

幾天過後,我發現學校同學其實都很好相處,除了少部分似乎有種

族歧視的跡象,It’s all about language. 這句話,可以說是九個月下

來的總結。再陌生的國度裡,面對陌生的人群,其實只要語言ok,

溝通不是問題,認識新朋友就更容易了。

 

開學後的正式上課,小班式教學就像在補習班,有個課還不到

十個人,教授們人也很好,對我這個語言不太精通的學生很包容,

我印象最深的課應該就是PRODUCT AND PRICING,也是我挫敗感

很重的一門課,縱使很想很想像其他美國同學那樣,在課堂上侃侃

而談,表達自己的想法,可就是沒辦法,除了語言是個問題,還有

就是很多他們日常生活覺得很平常的事,我都不知道、不懂,雖然

大家似乎都很包容我,可是我總是覺得很挫敗,也感到很無力,在

台灣,所有的講義、教材,老師都會幫我們準備的好好的,我們只

要時間到,坐在教室就好,有些老師還會很熱心的主動來問學生,

有沒有哪裡有問題之類的,一直督促我們學習,可是在國外求學,

真的都要自己來,只有主動詢問才是生存之道,看著其他美國同學

主動尋找除了教科書以外的其他參考資料,真的覺得我這台灣學生

已經被寵壞了,而這應該是與台灣最不同的地方吧!也是我這台灣

學生需要學習、改變的地方,美國學歷之所以會被認為這麼值錢,

我想跟他們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求知態度佔了很大的關係,學生

可以在課堂上,打斷老師的談話,並且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可以打翻

老師的論點,看到這種情形,對於我這在填鴨式、老師的話就是聖

旨的教育體制下長大的孩子,完完全全就是一大文化衝擊,最後這

門課,很開心也拿了個不錯的成績。

 

記得出國前,多少抱著期待以及嚮往的心情,想說踏上美國,語

言一蹴可及,馬上就會學會一口流利的英文,不只是我,許多出國的

同學們也都這樣想,事實不是這麼簡單的,尤其當到了一間對於國際

學生並沒有那麼照顧,應該說是沒有特別為國際學生設計活動的學校

來說,除非自己很努力的親近外國人,否則,一口流利的英文,並不

是這們簡單的。美國學校裡,對於專門辦給國際學生的活動並不多,

和其他學校比起來,大概也是因為國際學生人數本來就不多的原因吧!

一個從沒出國的天真孩子,在幾個月後,漸漸認清這個事實,留學美

國與流利英文是沒有辦法畫上等號的,其中有許多相關因素需要考慮。

 

學習環境的確會影響人的學習態度,美國是一個對於英文學習在好

不過的環境了,但是學習態度的調整才是學習成果的關鍵,我是一個

很容易被環境影響的學生,記得大一時,有位老師告訴我們,如果你

想要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卻每天和同學講中文,那麼一口流利的英文對

於你來說,只是空談罷了,永遠都沒有辦法達成的,當時對於這句話,

雖然想要身體力行,但是礙於同材壓力,也就作罷,到了美國,學習

環境並沒有像家裡一樣舒服,生活品質也沒有像家裡一樣好,身旁朋

友更不可能隨傳隨到,24小時的便利商店,凌晨兩點的夜市小吃,

更是完全沒有,花了大錢,身處在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如果還是講一

樣的語言,那麼花錢出國當交換生的意義何在?

 

在外求學,獨立真的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國

家,沒有獨立性的孩子,一定會很難生活,因為一下子要生活在沒有

父母親照料的環境下,現在想想,當初的我,真的不夠獨立,畢竟是

第一次生活在沒有父母親照料的環境下,在出國前,也沒有做好心理

建設,對於國外學校也沒有足夠的了解,一直以為,因為是靜宜的姊

妹校,所以美國學校一定會像靜宜對待國外交換學生一樣,照顧我們

這些國際生,也就是因為這些想法,導致對於之後美國學校的做法,

感到更失望,也認清自己當初的不成熟。隨著時間過去,慢慢學習和

一群不認識的人生活在一起,互相幫忙與扶持,慢慢適應自己生活,

就算會想家或是鬧脾氣,但是,在了美國,根本沒人理我,還是要懂得

照顧自己,學會獨立,漸漸的就有能力去應付各種瑣碎的事情,不需

要什麼事都靠父母,就算由於自己社會經驗不夠而吃虧,也總算上了

一課,深深刻印在腦中的一課,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忘記的一課。

 

大學生活裡,很多時候會提到「國際觀」三個字,國際觀是什麼?

老師、教授都一直要我們培養國際觀,九個月的交換生生活後,我對

這三個字有了全新的體認。從大一就開始聽說的中國崛起故事、新的

金磚四國事蹟、人才外移…等種種事件,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總感

覺知道這些事就好,其他就算了吧!但是當真正離開台灣,才發現原

來台灣真的很可憐,日本人不管在哪裡都拼命的宣揚自己的文化,甚

至會每個禮拜聚在一起開會,討論這禮拜各自做了什麼、學習到什麼

東西,韓國人的團結精神,完全讓人甘拜下風,大陸人說是怪咖,也

不為過,GPA4.0 完全是小事一件,到處都是印度人,網路訂票的客

服人員大多都是印度人,在一個小小的城鎮裡,台灣人從過去的100

多人減少到20多人,反之,大陸人從過去小貓兩三隻,增加到百多

人,種種情況都讓我感到全球化的時代來臨,面對全球數以百萬的競

爭者,想必不是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種態度可以解決的。

 

在美國生活的九個月裡,發生了很多事,認識了很多人,也發生

過很爆笑的糗事,曾經想過中途就回國,可是還是努力的撐過九個月

,回來後有很多人問我,如果可以在選擇的話,你還要去聖瑪莉森林

學院當交換生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並不是認為當交換生不好,只

是覺得到美國選學校和地區真的非常重要,如過來到美國每天聽到的

語言還是中文,那學英文可能就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如果沒有各種

活動讓國際學生多認識美國學生,那麼天天呆在宿舍看PPS也是沒有

什麼效果,雖然有人說,可以去敲別人的宿舍門,然後厚著臉皮的和

他們聊天,但是我想能做到這點的人應該不多,至少我做不到,因此

,如果可以在選一次,我會選擇UNIVERSITY去而不是COLLEGE,在

UNIVERSITY裡,國際生相對上多,學校也就會相對上給予國際生較

多的資源,也會為國際學生舉辦很多活動,在與世界各國的學生相處

當中,無形中會學習到不同的文化與風俗,花同樣的錢,只學習了解

一種文化或是了解世界各國不同文化、認識世界各國不同的風俗人情,

經過九個月的交換生活後,我選擇後者,尤其當看到其他同學在

UNIVERSITY的生活後,以及在挑選國外研究所的過程中,更確信的

這個想法;回國後,有很多人羨慕我有機會可以去當交換生,百分之

九十的人都覺得交換生的生活,很開心很愉快,但是就像電視上的明

星一樣,背後所受到的煎熬、不悅的心情、被漠視的情況,都只有自

己知道。

 

出國前,不管是去當交換生或是去讀語言學校,都需要先定好自

己的目標,知道自己爲什麼要花這麼多的錢,勇闖一個人生地不熟的

地方,目標會指引著我們自己,就算中途感到迷惘,只要努力朝著目

標前進,回國後,也會覺得這筆錢花的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ia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