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70861  

 

蔡琲騏 ISEP交換心得

 

  對於從來沒去過其他國家的我,能有這次機會成為ISEP的交換生真的感到很開心。原來以為可能要好幾年後才有機會前往的地方,卻真實地在我的大學四年生涯中實現了。申請ISEP時,準備托福時害怕和擔心達不到成績門檻的心情和填寫好幾張的英文資料在得知錄取學校和抵達目的地的那一刻時都變得好值得。第一次到美國在台協會去面試申請簽證、第一次搭長途飛機前往美國、第一次轉機時的緊張感,好多不曾體驗過的都在待在美國的一學期幸運地體驗到了。因為成為了ISEP交換生,讓我開了眼界也感受到不同文化下的生活。


  我錄取到的學校是University of Southern Indiana,是一所位在印第安納州西南方小鎮Evansville的公立大學。學校周邊雖然不像大城市一般繁華熱鬧,但生活機能都很方便,周遭的自然美景也讓這個小城鎮增添了幾分悠閒的氣氛。跟美國其他的大學比起來,校園規模不算太大,但是校內還是有接駁車可以讓住在校園內不同區域的學生方便到教室上課。學校的亞洲人也不多,很適合學習外語。雖然學校才成立四十幾年,但學校的設備都很齊全,也會經常舉辦不同的活動來讓學生參與。學校每個禮拜幾乎都有舉辦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其中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開學前一週舉辦的歡迎新生的活動。在這個歡迎新生一整週的活動期間,學校每天晚上都提供免費的食物,並且邀請樂團來學校現場演唱和脫口秀主持人娛樂學生,設計各種闖關遊戲,還有設有拍貼機和各種帽子和假髮玩具讓你在開學前盡情玩樂一番。讓我這個國際學生從剛到學校的第一週,就感受到了美國學生的奔放和熱情。


  在學校的教育體制方面也是一大不同,在靜宜上課時,如果是三學分的課程幾乎都是連著三節上下去,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學習效果並不是很好,而且學生容易因為上課時間太長而注意力不集中。我不太清楚是不是美國學校的上課方式都是如此,但在這所學校,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是三學分,一門三學分的課會在一個禮拜分三天或分兩天間隔開來上課(分成禮拜一、禮拜三、禮拜五,或是禮拜二、禮拜四的上課時段),然後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作業和預先預習教科書的內容,下次上課時就一起在課堂上討論彼此的看法。對我而言,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很不一樣的。每次上課前都必須準備和吸收教科書上的內容,否則真的會聽不懂也跟不上教授上課的內容。加上一開始還不適應這樣的上課方式,對於同學和老師在上課時的以英文很快的問答和討論,著實讓我在三四個禮拜後才漸漸可以進入狀況並和同學討論。雖然上課時還是會不太懂同學和老師講的一些內容或笑話,但只要主動去問老師或同學我上課不太懂的地方,他們都會很熱心地幫助我去理解不清楚的上課內容。一學期下來,這樣的學習方式我發現效果比連續上三節課的效果好很多,因為這樣的上課方式會督促我要定時複習和預習,加上上課時同學和老師都很熱烈討論上課的內容,讓我也被他們那種很積極學習的氣氛影響,會更專注地去學習。
在抵達學校之前要選擇住宿的地方。這所學校有提供各種不同的住宿方案,可以依個人需求來選擇。所有的住宿方式都分成四人房和兩人房。比較常見的兩種住宿方式,一個稱做apartment有廚房但是距離教室比較遠,另一個是dorm,距離教室比較近。雖然dorm沒有廚房,但是很容易認識周遭鄰居,因為大家都住在同一個樓層,可以常常去串門子。而且,相對於apartment比較安全,因為比較有人在管理。我選擇居住dorm,原因除了我不太下廚,還有比較容易認識美國學生,因為就住在同一個樓層。除了選擇住dorm之外,我還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樓層,那個樓層叫做global community。在global community這個樓層,居住的有美國大一新生和國際學生,所以可以透過和美國學生和其他國際學生的相處來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住在dorm,我有三個室友,兩個美國大一新生和一個來自墨西哥的交換生。剛到美國時,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讓我在生活上常常鬧笑話。例如:美國的衛生紙是可以直接沖到馬桶裡的,我一開始都不知道,直到我室友告訴我,我才知道。除了生活上,一開始和室友見面打招呼的方式,也讓我見識到不同國家的打招呼方式。和美國室友剛見面時,我們是用握手來打招呼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剛和墨西哥室友見面時,他以親吻兩邊臉頰的方式和我打招呼讓我不是很習慣。原本很害怕不同國家會很不一樣,但後來發現我和室友的生活模式還蠻相近的,只是我不是個熱愛運動的人。我的室友每天都會早起去運動,有時候是慢跑,有的時候則是去游泳。我也發現美國人都很熱愛運動,在校園裡經常看到有人在慢跑,學校的健身中心也是經常人很多。除此之外,選擇住在global community也讓我結交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大家感情都很好很熱心,國際學生和美國學生之間也會在生活上和課業上互相幫忙。


  在飲食方面,在初到美國的一個月時,一開始飲食方面對我而言都很ok,除了吃不太到台灣的米飯之外,幾乎所有食物我都可以接受。但是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每天都吃學校販賣的漢堡、薯條、pizza、義大利麵、生菜沙拉、潛艇堡……等食物,就漸漸萌生起想吃台灣食物的慾望。雖然在台灣也吃得到漢堡、薯條、pizza、義大利麵、生菜沙拉、潛艇堡……等美式料理,但是口味就是嚐起來不太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個人的感覺,比較大眾的美國食物對我來說都算偏油膩和重口味的。有時候學校舉辦活動提供的上面裹有五顏六色糖霜餅乾和小蛋糕我也覺得有點太甜,甜到我每次都只敢嚐一口,不然就是一定要搭配飲料來吃。學校也有販賣有米飯的料理,但是米飯不是台灣這種會有QQ的感覺的飯,所以還是會常常一直有種好想吃台灣米飯的感覺。除此之外,我也很想念台灣的茶和飲料。在美國,看到的飲料大多是咖啡、汽水、營養補給飲料、提神飲料……等等。來到美國,也改變我在還沒到美國之前對美國飲食的一些刻板印象。一直以為美國的食物份量都是超級多,但是到了美國發現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誇張。美國麥當勞的餐點份量也不是像想像中得多,反而覺得份量好像比台灣的麥當勞少。不可否認的是,我發現美國真的很多不同的速食餐廳。
來到美國,發現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是很友善的。走在路上,就算不認識你,也會對你微笑打招呼和揮手。一開始我還不太習慣,會想說這個人在跟我揮手嗎?他是在對我說話嗎?還是他在跟後面的人打招呼?然後,回頭一看發現我後面並沒有人,才知道原來對方在和我打招呼。因為以我在台灣生活的經驗,如果不認識的話,大部分的人都不太會互相打招呼的,所以我過一陣子才漸漸習慣,也不在懷疑迎面而來的人是否在對我打招呼,就直接以微笑回應。但是,還是要小心注意自身安全,特別是在觀光旅行時,要注意好隨身攜帶的物品。記得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去了紐澳良的French Quarter,街上看起來很熱鬧,有各種不同的商店和酒吧。在當地吃飯時,有客人的包包在吃完飯結帳的時候,發現不見了。原本我都沒什麼警覺心的,雖然在出發去紐奧良之前有美國朋友告訴我紐澳良治安不像我所錄取得這所大學一樣好,我也沒有特別去注意自己的隨身物品。直到我目睹到別人的隨身物品不見時,我才提高對周遭的警覺性。


  在美國生活的幾個月下來,體會到沒有車子開在美國真的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因為我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在台灣也還是能夠透由大眾運輸系統通勤或旅遊。但是,在幅員廣大的美國,想去超市買個東西都要開車花個至少十分鐘或十五分鐘,生活上對我這種不會開車的人是真的蠻不方便的。除此之外,生活在什麼東西幾乎都自動化和地方很寬闊的美國也是不錯的。這幾個月和我的美國室友和其他美國人相處下來,也發現到我生活片語和單字的不足。除了這點之外,我也發現美國人很愛講一些字典裡可能查不太到的單字和俚語。因為能夠到國外讀書,我才能夠和不同國家的人互相學習。能參加ISEP,真的讓我的大學生涯在外國留下的美好的回憶也交到不同國家的朋友。


oia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